登入 | 搜作品
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-最新章節 成疏上公曰御疏-TXT免費下載

時間:2018-03-01 20:19 /西遊小說 / 編輯:李奇
主人公叫成疏,上公曰,御注的小說叫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,這本小說的作者是(前蜀)強思齊所編寫的仙俠、宗教哲學、洪荒流類小說,書中主要講述了:御注:此明孔德所從之刀,不有不無,沖用難名,故云恍惚。御疏:此明虛極妙本為物形狀,即孔德所從之
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

小說朝代: 古代

主角配角:御疏,上公曰,成疏,御注

閱讀指數:10分

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線上閱讀

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第9部分

御注:此明孔德所從之,不有不無,沖用難名,故云恍惚。御疏:此明虛極妙本為物形狀,即孔德所從之也。虛極妙本,強名绦刀之為物,其運動靜形狀若何。言此妙本不有不無,難為名稱,謂之有,則然無象。謂之無,則湛似或存。無有難名,故謂之為恍惚爾。河上公曰:於萬物,獨恍惚往來於其所。榮曰:未知是何物,而令德從明。夫大幽玄,不可識,語其無也,則有混成。言其有焉,則復歸無物。歸無物而不有,言有物而不無,有無非常,存亡不定,故言恍惚。成疏:言至之為物也,不有而有,雖有不有,不無而無,雖無不無,有無不定,故言恍惚。所以言物者,不離物,物不離外無物,物外無,用即物,體即物,亦明悟即物,迷即物,物不一不異,而異而一,不一而一,而物而,一而不一,非非物,非物故一,不一而物,故不一一也。

第三明此聖人以三一為體。惚兮恍,其中有象。

御注:惚,無也。恍,有也。兆見象。自無而降有,其中兆見一切物象也。御疏:此明降生本跡也。惚,無也。恍,有也。兆見象。妙本無物,故謂之惚。生化有形,故謂之恍。斯則自無而降有,其中兆見一切物象,從本而降跡也。河上公雖恍惚無形之中,獨為萬物法像也。榮曰:恍惚中有象,惚恍中有物,非有非無之真,極玄極奧之,剖一元而開三象,和二氣而生萬物也。成疏:胱惚中有象,惚恍中有物,中有物即是神,神妙物為名也。雖復非無非有,而有而無,故是妙也。中有象,即是無,雖復非象非,而為為象,故是炁也。言種種變見,故不物而物,不象而象也。

恍兮惚,其中有物。

御注:物者,即上之為物也。自有而歸無,還復至,故云其中有物。御疏:物者,即上之為物,謂妙本也。妙本降生,兆見眾象,修反德,則復歸無物。無物即也。言人修反德,不離妙本,自有歸無,還冥至,故云其中有物,言有妙物也。此攝跡以歸本也。河上公曰:之恍惚,其中有一,經營生化,因氣立質。

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

御注:恍惚有無,窈冥不測,生成之用,精妙甚存。御疏:窈冥,昧也。虛極降生,修反德,攝跡歸本,妙物或存,窈冥昧,不可量測,焊耘變化,中有至精,故云其中有精也。河上公曰:唯窈冥無形,其中有精,實神明相薄,陰陽會。榮曰:至理唯一,故言精妙。體無有變,故言真也。成疏:窈冥,遠也。有精,即精智也。言雖窈冥恍惚,而甚有精靈,智照無方,神功不測也。

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

御注:冥冥之精,本無假雜,物必應,應用不差,故云有信。御疏:至妙物,就本非假,變化至精,故其精甚真。生成之功,遍被群有,物必應,曾不差違,故云其中有信也。河上公曰:其精甚真,言精氣甚真,非真飾也。其中有信,匿功名,其信在中。榮曰:乎無象,而遂通,福善禍,影響斯在。成疏:其精甚真,言真精無雜,實非虛假,於三一之中,偏重舉精者,明精是熙神用之本也。其中有信,玄無心,有斯應,信若四時,叉無差

第四明無來無去,而知始知終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

御注:言自古及今,生成萬物,物得用,因用立名。生成之用,既今古是同,應用之名,故古今不去也。御疏:自古及今,其右不去,以閱眾甫,閱,度閱也。甫,本始也。言德生成之功,窈冥真精之信,始終無極,今古不渝,故物得用之名,天清地寧之類,自古至今,常不去也。故注云:生成之用,既今古是同,應用之名,故古今不去也。以此精真之信,度閱萬物本始,令各遂其生成之用爾。河上公曰:自,從也。從古至今,常在不去也。榮曰: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閱眾甫,閱,簡也,甫,始也。愚者無知,凡情有滯,謂窈冥之理,本絕因綠,恍惚之中,元無果報,遂令行善者有怠,長惡者不恢,未識精而有靈,豈知真而有實,言其中有信,照理非虛,為救眾生,開方設,從終至始,簡其善惡之因,自古及今,閱其正之行,忠孝者賞之以爵,纂弒者罰之以刑,貫空有,彌羅宇宙,體既獨立常存,名亦湛然而不去。成疏:時乃有古有今,而竟無來無去,既名不去,足顯不來,文略故也。

以閱眾甫。

御注:閱,度閱也。甫,本始也。言至應用,度閱眾物本始,各遂生成之用也。河上公曰:閱,稟也。甫,始也。言萬物之生,從受氣也。成疏:閱,覽也。甫,始也。至雖復無來無去,亦而去而來,故能覽古察今,應夫終始也。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?以此。御注:以此令知萬物皆稟,妙用生成故爾。御疏:又詳質雲:吾何以知萬物本始皆資稟於必度閱之,令遂其生成之用之然哉?答雲:此者,以此甚精甚信,凡今萬物皆稟妙用生成,故知之爾。河上公曰: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,我何以知受氣也,以此。此,今也,以今萬物之精,皆得之精氣而生,人動作起居,非其不然也。榮曰:我何以得知大自古及今,從始至終,簡閱於物,分別於人,度脫四生,三代不失,但以觀之於見在,足知過去未來也。成疏:此假設問也。老君雲:我何以知始終之事,只用此真精純信之,恍恍冥冥之法,故知之也。

曲則全章第二十二

曲則章所以次者,章舉孔德容貌於未周,故次此章,重顯孔德之行,能以為物範,就此一章,文開四別也。第一舉因地四行,以示謙和。第二明妙體一中,為物楷式。第三彰果上四德,對顯行。第四援引古實,結難曲全。

第一舉因地四行以示謙和。

夫大象以天地為爐,聖人以德為本,萬物雲眾,納之於黍米之中,四大稱高,載之於師子之上。雲數成曲,比真人於列,風琴動聲,召群仙於騫樹,以慈貸物,用法資生,曲全之行既,不伐之功彌著,修之於我,王子晉之排雲,得不在人,李少君之朝漢,人能一,也斯導,成全歸之,豈虛語矣。

曲則全。

御注:曲己以應務,則全也。御疏:曲者,委曲從順也。言人能委曲從順,不與物逆,則可以全,故云曲則全。河上公曰:曲己從眾,不自專則全也。嚴曰:侯王雖聖,猶以為曲,任百官而理,其德則全也。榮曰:曲則全,枉則正,窪則盈,弊則新,少則得,多則,外順於物,內養於神,物我無傷,全也。屈己從人,不失,正也。謙退處下,窪也。混而不濁,新也。理本是一,故言少。忘言契理,故言得。有為萬境,群典百端,故言多也。逐情亂,滯生迷,故言也。成疏:屈曲隨順,不忤物情,弱謙和,全我生,故《莊子》雲:吾行屈曲,無傷吾足,此一句忘違順也。則直。

枉則直。

御注:枉己以人,則直也。御疏:枉者,受屈於物。直者,可以正曲也。《秋》曰:正曲為直,言人雖不與物逆,若物來枉己,己能受屈,彼爻慚懼而自修整,則是己之直可以正曲,故云枉。河上公曰:枉己而人,久久自得直也。成疏:枉,濫也。體知枉直不二,故能受於毀謗,而不其怨枉,翻囗正理也,此一句忘毀譽。

窪則盈

御注:執謙德則常盈。御疏:窪,助下也。盈,滿也。此喻說也。夫地之勒下,必流滿。人守搗謙,德光大。能曲能枉,勒下也;則全則直,滿盈也。故云窪則盈。河上公曰:地窪下,流之,人謙下,德歸之。成疏:窪,下也。謙卑遜讓,退己處下,不與物競高,故德行盈滿也。此一句忘高下。

弊則得

御注:守弊薄則新。御疏:弊,薄惡之謂也。枉窪等,皆自處弊薄也。能處弊薄,人必推先,故其德行新矣,故云弊則新。河上公曰:自受弊薄,後己先人,天下敬之。成疏:弊,也。能處鄙惡弊,而不貪榮寵,即其德新也,此一句忘榮也。

第二明妙體一中,為物楷式。則得。

御注:一不離則無失也。御疏:少則得,多則,是以聖人一為天下式,夫少自取者則無失,故云得。多自舉者人必爭,故云。修既盾,修亦然,當須守淳一,自全真素。若異門,則招亂,故亡羊叉因於歧路,喪生諒在於多方。是以聖人一不離,可為天下法式矣。式,法也。河上公曰:自受少則得多。天祐謙,神明託虛也。嚴曰:所約者寡,所得者眾,猶為寡少,而物物自得當矣。成疏:少則得,多則,少者謂曲全等行,不見高下,處一中也。多謂滯於違順等法,不離二偏也。體一中則滯二偏,故迷也。

多則

御注:有為多門,則亂也。河上公曰:財多者於守,學多者於所聞。嚴曰:信己思慮,不取於人,多言多知,則狂亂也。

是以聖人一為天下式。

御注:聖人守淳一,故可為天下法式。河上公曰:,守也。式,法也。聖人守一萬事畢,故能為天下法式。榮曰:一,也,聖人懷,故言一。動皆理,可以軌物,故言式也。成疏:是以,仍上辭也。,守持也。式,法則也。言聖人持此一中之,軌範群生,故為天下修學之楷模也。

第三彰果上四德,對顯行。不自見故明,

御注:人能不自見其德,常曲己以應務,則其德全自明。御疏:此覆釋曲則全也。言人能不自見其美,嘗委順於物,則其全德益明也,故云故明。河上公曰:聖人不自以其目視千里之外,乃因天下之目以視,故能明遠。嚴曰:聖人不自矜見其明,任天下之目以視天下,故離婁不得齊其明矣。榮曰:不自見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,去分別而遺識,智慧自明,損物我以全真,德自彰,取其功而反失,誇其德而不長也。成疏雲:物我皆空,不見有我相,故智慧明照也。

不自是故彰,

御注:人能不自以為是,而枉己以人,則其是直自彰也。御疏:此覆釋枉則直也。言人能為物受枉,不自說、以為已是,必無。故其直自彰著,故云故彰。河上公曰:聖人不自以為是而非人,故能彰顯於世。成疏:自他平等,不是己非物,故其德顯著。

不自伐故有功,

御注:人能不自伐取,則其功歸己也。御疏:此覆釋窪則盈也。言人不自伐取,常為謙讓,則人不與競,其功歸己。如地勁下,必盈焉。故云有功。河上公曰:伐,取也。聖人德化流行,不自取其美,故有功於天下。嚴曰:伐,猶伐也,因天下之怒以伐天下,故黃帝不能與並威,因天下之以戰天下,故湯武不能與之量功,是以普天之下可任,諸侯之後可臣也。成疏:伐,取也,雖亭毒億生,而芻鸿百姓,推功於物,故有大功也。

不自矜故長。

御注:人能常守弊薄,不自矜誇,則人推其長也。御疏:此覆釋併測新也。言人能守弊薄,不自矜衒,則人必讓,善行能益長,故云故長。河上公曰:矜,大也。聖人不自責大,故能長久不危也。成疏:只為推功於物,所以不自矜誇,故德行長遠也。

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

御注:不與物爭,誰與爭者。御疏:夫唯曲全等行,皆是委順不爭,弱既勝於剛強,謙虛自歸於是直,則天下人物誰能與不爭者爭乎?故云莫能與之爭。河上公曰:此言天下賢與不肖,無能與不爭者爭也。嚴曰:夫影之隨形,響之應聲,既不與物爭,誰爭之。榮曰:以我為是,指他為非,不能順人,唯知逆物,而起於爭。聖人屈曲從物,豁蕩是非,不爭功名,與物無競,故天下雖大,誰能爭乎。成疏:此即嘆美四德之人,妙達違順,謙以自牧,不與物爭,故天下群品無能與不爭者爭也。

第四援引古實,結歎曲全。古之所謂曲則全者,豈虛言哉,誠全而歸之。

御注:古者曲全之言,豈虛言哉,實能曲者則必全,理歸之也。御疏:此引古以結曲全也。言自古有此曲全之言,豈虛有此言而無實者哉?若能曲順不逆者,信有全理,歸之於己爾,故云誠全而歸之。誠,信也。河上公曰:古之所謂曲則全者,豈虛言哉。傳古言曲從則全,正言非虛妄也。誠全而歸之,能誠實也。能曲從者,實全其肌體,歸之於弗穆,無有傷害之者也。榮曰:聖不自專,寄言古昔枉正少得等行,不是虛言,誠全歸,皆為實錄也。成疏:昔人所謂屈曲順以全其,此語有實,諒非虛言,但能依修行,不與物爭,則大成全德,總歸於己也。

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

希言章所以次者,章正舉曲全四德,今物依修,故次此章,廣明諸行。就此章內,文有四重,第一明體忘言,故能會理,第二明執心躁競,所以無常,第三結成忘言之得,第四正結執之失。

第一明體忘言,故能會理。

弱破堅,德以慈悲致廣,天何言矣,四時於是獨行,制之修焉,萬物以之自得,飄風作,玄化制之於蒼蒼,驟雨傾馳,撼绦拘之於皎皎。天不可以長發洩,地不可以久飄騰,故二儀可以長存,百姓於.焉折中,豈容凡物敢肆狂疏。誇飲河而致亡,共公觸周山而自縊,卒之行,老君戒焉者也。

希言自然。

御注:希言者,忘言也。不雲忘言而云希者,明因言以證,不可都忘。悟則言忘,故云希爾。若能因言悟,不滯於言,則自然矣。御疏:此明言不可執滯也。希言者,忘言也。夫言者在理,執滯非悟之人,理叉因言,都忘失悟之漸。則明因言以詮理,不可都忘,悟理則言忘,故云希爾。若能因彼言,悟證精微,不滯荃蹄,則於自然矣。故云希言自然也。河上公曰:希言謂愛言。愛言者,自然之也。榮曰:希,少也。多言數窮,少言禾刀,故自然。則非空非有,理亦非少非多,明多言而失真,故少言而禾刀。成疏:希,簡少也。希言,猶忘言。自然者,重玄之極也。歌明至絕盲,言即乖理,唯當忘言遣,適可契會虛玄也。

第二明執心躁競,所以無常。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

(9 / 36)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
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

作者:(前蜀)強思齊
型別:西遊小說
完結:
時間:2018-03-01 20:19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切回簡體版)

聯絡客服:mail

周2 23:30